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农药雾滴雾化与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积特性研究
> 乳化剂、皂液pH值、缔合型增稠剂T对乳化沥青油水界面张力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 水面上单分子层膜通过磷脂光控开关实现可逆光学控制——实验
> 两种烷基咪唑亚磷酸酯离子液体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一)
> SRA减缩剂浓度对溶液表面张力、砂浆凝结时间、水泥水化的影响(三)
> 无机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及对油滴铺展的影响规律
> 气体富集、杂质对固-液界面纳米气泡接触角的影响——引言、实验仪器与试剂
> 桐油基衍生物钠盐的表面张力、CMC值测定、乳液稳定性、固化膜性能测试(二)
> 表面张力变化对含气泡液体射流破裂的影响
> 活性低聚表面活性剂促进水滴在疏水表面的铺展
推荐新闻Info
-
> 91视频免费福利应用:研究活性磁化水对无烟煤尘的湿润作用(三)
> 91视频免费福利应用:研究活性磁化水对无烟煤尘的湿润作用(二)
> 91视频免费福利应用:研究活性磁化水对无烟煤尘的湿润作用(一)
> 数值模拟不同活性水的表面张力构建喷雾降尘模型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四)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三)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二)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一)
> 烷基糖苷聚氧丙烯醚制备过程、表面张力、泡沫去污乳化性能测定——结果与讨论、结论
> 烷基糖苷聚氧丙烯醚制备过程、表面张力、泡沫去污乳化性能测定——摘要、实验
纳米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浏览 686 次 发布时间:2024-07-24
纳米流体驱油作为低渗/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具有小尺寸、高表面活性等特性的纳米颗粒吸附到油水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油水两相间力学作用,促进油膜剥离。接触角是表征纳米颗粒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纳米颗粒调控界面力学作用的能力。
目前,常规测量方法只能测量纳米流体液滴整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无法测量纳米流体中单个纳米颗粒的表面润湿性,既而难以精确评价单个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能对纳米流体整体驱油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无法揭示单个纳米颗粒对油、水、岩石所组成多相界面的微观调控机理。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基于纳米力学的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实现对单个纳米颗粒润湿性的测量,为研究纳米颗粒对油水界面的调控提供依据。
一种基于纳米力学的活性颗粒表面润湿性测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活性颗粒,利用胶黏剂将活性颗粒粘合到原子力显微镜的Tipless探针悬臂上,制得球形探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获取球形探针的半径;
步骤2,选取原油样品作为油相,将原油样品滴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石英基底上形成油相界面后,利用液体探针夹固定球形探针,选取预先配制的模拟地层水作为水相,将模拟地层水注入原子力显微镜的O型圈所围成的密闭区域内形成水相界面,利用球形探针控制O型圈覆盖在油相界面上,形成油水界面;
步骤3,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确定油水界面位置后,控制球形探针下降,配合观察油水界面,直至油水界面发生扰动停止移动球形探针,此时活性颗粒整体仍处于水相中且活性颗粒的底部刚刚触碰到油水界面,得到第一界面体系,将球形探针静置于第一界面体系中,待第一界面体系稳定;
步骤4,控制球形探针继续下降,当活性颗粒部分浸入油相时,记录球形探针的下降高度并停止移动球形探针,得到第二界面体系,将球形探针静置于第二界面体系中,待第二界面体系稳定;
步骤5,控制球形探针上升,当活性颗粒完全脱离油水界面且活性颗粒整体处于水相时,得到第三界面体系,记录上升过程球形探针的受力情况得到作用力变化曲线,确定油相对活性颗粒的粘附力;
步骤6,对作用力变化曲线进行积分,确定活性颗粒脱离油水界面时克服油相粘附力所做的粘附功,得到第三界面体系与第二界面体系之间的能量差;
步骤7,利用界面张力仪测量油相与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基于Young方程,结合球形探针的半径以及球形探针的下降高度,计算得到油-水-活性颗粒体系的接触角,确定活性颗粒的表面润湿性。
综上可得,采用本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纳米力学测试,实现了对单个活性SiO2颗粒润湿性的准确测量,解决了活性颗粒润湿性受纳米流体性能影响难以精确表征的问题,为研究纳米颗粒的改性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